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,將“鞏固、增強、提升、暢通”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要求。八字方針注重鞏固存量、增強活力、提升水平、暢通融合,為推動省屬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,對促進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鞏固“三去一降一補”成果,加大破立降力度 增強微觀主體活力,改革創新兩翼齊飛 以改革為關鍵點增強活力。圍繞“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”這個目標深入推進國企改革,不斷增強企業的內生活力與發展動力。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。著力規范各類治理主體權責,逐級實現充分、規范、有序的授權放權和行權,全面提升國有企業運行效率和市場化、現代化經營水平。重點推動省屬國有企業落實董事會職權,探索建立專職外部董事制度,開展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,逐步建立“市場化選聘、差異化薪酬、契約化管理、市場化退出”的職業經理人選用機制。全面深化三項制度改革。以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為關鍵抓手,以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為動力源泉,加強省屬國有企業勞動用工契約化管理,全面推行員工公開招聘制度,圍繞高質量發展優化考核指標體系,在推動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提升的同時,實現職工收入同步增長。有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。推進國有資本投資、運營公司出資的國有企業,以及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,探索在省屬國有企業集團層面實施股權多元化。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內涵,特別是在法人治理、選人用人、強化激勵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。 以創新為突破點增強競爭力。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,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,惟有創新才能真正提升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。一方面,在科技創新上下功夫。對于技術領先型的國有企業,強化前沿高端技術攻關能力,完善企業內部科研體系,直接帶動引領相關產業發展;對于技術資源并不突出、聚焦產業化應用的工業企業,或其他具有技術創新需求的功能類、平臺類國有企業,強化技術的合作創新,推動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產學研聯盟、產業聯盟,搭建承載前沿技術成果的應用機制;對于投資類、金控平臺類國有企業,通過投資創新型高新技術企業,加大資金、增值服務支持力度,來對其進行培育和孵化。另一方面,在人才培養上下功夫。加大人才引進力度,注重各類技術人才、管理人才,尤其是國際型、創新型、綜合型人才的引進和培養;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,注重以創新能力、實際業績和貢獻能力為主的評價體系,健全科技人才股權、期權、分紅權等中長期激勵機制;拓寬人才晉升渠道,針對技術型人才可實行“雙通道”,建成管理、技術、技能等多個序列并行的人才晉升通道。 提升產業發展水平,加大布局結構調整力度 暢通融合渠道,為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運行機理 寓監管于服務之中。加快推進國資監管職能轉變,把增強活力和強化監管有機統一起來。進一步轉變監管職能。厘清國資監管機構與國有企業的權責邊界,堅持權利以出資為限、監管以法定為據,在加強監管、防止流失的前提下,把更多精力放在增強企業活力、激發企業家干事創業上來。進一步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。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、運營公司,進一步加大授權力度,探索建立授權調整機制。推動國有資本投資、運營公司深化內部治理機制改革,調整組織架構和管控模式,打造市場化運作專業平臺。進一步優化監管方式。加強負面清單管理,對負面清單之外的事項,由企業自主決策、自我管理、承擔責任。加強信息化管理,打造國資監管信息化工作平臺,推進信息化與監管業務深度融合。加強閉環管理,構建“經濟運行監測、風險預警跟蹤、科學評估評價、事中事后監督、強化問責追責”的一體化工作機制,在擴大對企業授權、激發國有資本活力的同時,切實維護國有資本安全。 寓黨建于經營之中。黨建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,要加強融入融合,將黨建活力轉化為企業發展活力、黨建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。一是在決策上融入。在研究企業“三重一大”事項時,黨組織要發揮領導作用,將黨組織研究討論作為董事會、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,在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、把握科學的工作方向、謀劃可持續的發展方向上嚴格把關,確保企業決策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。二是在執行上融入。黨建融入執行關鍵是要搞好結合,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工作,通過管干部聚人才、建班子帶隊伍、抓基層打基礎、強監督正風氣,量化考核黨員在各項工作中發揮的先鋒模范作用,把黨建工作成效與生產經營業績同步檢驗,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目標任務完成。三是在監督上融入。推動黨組織監督體系與企業監督體系深度融合,進一步整合黨內監督、群眾監督、財務監督、審計監督、法律監督、各專業部門的相互監督等資源,形成監督合力,做到既監督領導班子決策、又監督決策有效執行,既監督領導干部、又監督普通黨員,既監督結果、又監督過程,通過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體系,實現黨組織監督全覆蓋,營造國有企業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。
來源: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